> 文章列表 >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

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

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

《梦溪笔谈》是一部内容丰富、涵盖广泛的宋代笔记,其中包含了当时科技、文化、政治、经济等方面的许多珍贵资料。下面我将提供部分原文及其翻译:

原文与译文

# 原文1:

```京师百官上任之日,唯翰林学士敕设用乐,他虽宰相,亦无此礼。优伶并开封府点集。陈和叔除学士,时和叔知开封府,遂不用女优。学士院敕设不用女优,自和叔始。```

# 译文1:

```在京师,百官上任那天,只有翰林学士被皇帝命令设宴可以使用乐舞,其他官员,即便是宰相,也没有这种礼仪。宴会上的乐工和歌舞艺人由开封府指定招募。陈和叔担任翰林学士时,正好他掌管开封府,因此没有使用女艺人。学士院奉旨设宴不使用女艺人,这一规矩从陈和叔开始。```

# 原文2:

```学士院玉堂,太宗皇帝曾亲幸,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,他日皆不敢独坐。故事:堂中设视草台,每草制,则具衣冠据台而坐。今不复如此,但存空台而已。玉堂东,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,太宗尝夜幸玉堂,苏易简为学士,已寝,遽起,无烛具衣冠,宫嫔自引烛入照之,至今不欲更易,以为玉堂一盛事。```

# 译文2:

```学士院的玉堂,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,所以直到现在,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被允许正坐其中,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。过去的规矩,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,每当草拟诏书时,学士就穿戴整齐坐到台上。现在不这样做了,仅仅留下一个空台而已。玉堂东边,承旨阁子的窗格上有火烧过的痕迹。原来宋太宗曾在夜间驾临玉堂,那时苏易简是学士,已经睡下了又匆忙起来,没有烛火照着穿衣戴帽,侍从的宫女便从窗格间伸进烛火照明。到现在也不打算更换烧过的窗格,以此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话。```

# 原文3:

```皇祐二年,吴中大饥,殍殣枕路。是时范文正领浙西,发粟及募民存饷,为术甚备。吴人喜竞渡,好为佛事。希文乃纵民竞渡,太守日出宴于湖上,自春至夏,居民空巷出游。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:“饥岁工价至贱,可以大兴土木之役。”于是诸寺工作鼎兴。又新敖仓吏舍,日役千夫。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,嬉游不节,及公私兴造,伤耗民力。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,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。贸易、饮食、工技、服力之人,仰食于公私者,日无虑数万人,荒政之施,莫此为大。```

# 译文3:

```皇祐二年,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,饿死的人枕藉道路。当时范文正公以前执政为杭州知州,发放官府存粮及募灾民服役以救灾,采取的措施非常周全。吴地人民喜欢竞赛划船,又喜好佛教活动。文正公于是放开禁忌让民众举行划船比赛,地方官员每天都到湖上宴集,自春至夏,居民也都空巷出游。他又召集各佛寺的住持劝导说:“灾荒之年,工役的价钱最低,可以趁此大兴土木。”于是各寺院土木工程大兴。他又重新翻盖粮仓和官舍,每天役使上千人。监司弹劾杭州不体恤荒政,嬉戏游玩不加节制,以及公私兴造,耗费民力。文正公于是自己条列宴游及兴造的原因,都是想用多余的财富来惠及穷人。从事贸易、饮食、工艺、体力劳动的人,依赖公私有收入为生的人数,每天数以万计,这种救济灾荒的措施,没有比这更大的了。```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